中試級低溫設備是連接實驗室研發與工業化生產的關鍵環節,廣泛應用于化工、材料、能源等領域。其操作需兼顧安全性與效率,以下六步簡單流程可幫助快速掌握核心操作要點。
一:檢查與準備
操作前需全面檢查設備狀態:確認電源電壓穩定(如380V±5%)、冷卻水循環正常(流量≥設計值的80%)、管路閥門無泄漏(肥皂水檢測)。同時,根據實驗需求選擇適配的低溫介質(如液氮、液氬),并檢查其儲量(液氮儲量需>實驗需求的1.2倍)。
?二:設定目標參數
通過控制面板設定目標溫度(如-150℃至-196℃)、降溫速率(建議≤5℃/min,避免熱應力損傷樣品)及保溫時間。部分設備支持程序控溫(如多段階梯降溫),需提前導入預設程序,確保參數匹配實驗需求。
?三:啟動冷卻系統
依次開啟冷卻水循環泵(觀察壓力表穩定在0.2~0.5MPa)和制冷機組(注意壓縮機啟動聲音是否正常)。若設備配備真空絕熱層,需確認真空度(≤10?²Pa)以減少熱交換損耗。此時通過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冷箱內壁溫度,確保均勻下降。
?四:裝載實驗樣品
在冷箱溫度降至目標值±5℃范圍內時,快速裝載樣品(如催化劑、超導材料)。操作需佩戴防凍手套,避免直接接觸低溫部件(表面溫度可能低至-200℃)。樣品架需提前預冷(減少熱沖擊),裝載后關閉艙門并檢查密封性(泄漏率<1×10?³Pa·m³/s)。

?五:監控與數據記錄
啟動實驗后,需實時監控溫度、壓力、真空度等參數(精度±0.1℃)。通過數據采集系統每5分鐘記錄一次數據,重點關注溫度波動(>±2℃需排查制冷系統)和壓力變化(異常升高可能提示泄漏)。部分設備支持遠程監控,可通過手機APP隨時查看狀態。
?六:結束與維護
實驗完成后,先關閉制冷機組(待冷箱溫度回升至-50℃以上再停冷卻水),避免水汽凝結損壞管路。取出樣品時需緩慢開啟艙門(防止冷熱空氣急劇交換),并用干燥氮氣吹掃艙內殘留冷凝水。較后清潔冷箱內壁(避免結霜)、檢查密封圈(更換老化部件),并填寫操作日志(記錄設備狀態與異常情況)。
中試級低溫設備的操作需嚴格遵循流程,從準備到維護環環相扣。掌握這六步簡單操作,既能保障實驗安全,又能提升效率,為工業化生產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。